專題訪問

香港回歸20週年
新華社專訪李嘉誠先生

2017年06月24日
  • 1.香港回歸前,包括英資在內一些資本因為對香港前途存在疑慮而改變公司註冊地或撤資,您當時對回歸後的香港經濟前景有何預判?20年後,您回頭看當時的決定有怎樣的感想?
  • 香港回歸對中華民族是一件大事,平穩的主權移交釋除了很多人對「一國兩制」的疑慮。「一國兩制」締造空間,令到香港市民和企業在經濟、社會、高科技急速發展的全方位競爭時代中,具有穩定的基石和架構,尋求自身發展。「一國兩制」同時給予香港享有「大堂前座」的優勢,更加了解祖國,參與各種戰略大計;香港的企業,兼容「利」與「變」,在這個機遇高增長的年代優化架構,構建「雙元策略」,其競爭力則可有倍數發展的可能;「一國兩制」之利,對香港如是,對內地亦如是,促使成為可競爭的經濟體系。
  • 2.您如何評價回歸20年來香港經濟發展狀況?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回歸後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世界金融危機等,度過這些危機靠的是什麼?中央政府支持起到了什麼作用?
  • 「一國兩制」顯示了中國領導人具有制度上的創意,香港市民明白,香港的經濟命運與中國一脈相承,衣食住行、發展空間,以及香港的金融橋樑作用在「一國兩制」中一一體現;「一國兩制」也凸顯了領導人的包容,當一切息息相關之時,確保制度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的承諾,讓我們可克服任何挑戰。
  • 3.人們常用「馬照跑,股照炒」來形容香港回歸後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您認為20年來香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有無變化?或者哪些變了哪些沒變?
  • 我覺得大家無需要在時光隧道中徘徊,「形與實」之間的糾纏毫無意義;「一國兩制」是偉大的構思,如果我們想享有多元自由和無窮的抉擇機會,必須有效地掌握持續的動力和靈活彈性的精華;我認為,大家要有信心,共融投入,自然生機蓬勃,建立有責任及理想的文明制度,所以我要重申,「一國兩制」的本質很重要,習主席所言的「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是對「一國兩制」有力的保證。
  • 4.二十年來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門戶作用有什麼變化發展?香港如何抓住國家發展的新機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實現自身經濟的發展?您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如何?
  • 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很多政策都非常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商界也十分重視,並且積極參與。現在加上「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個人認為,只要配合高新經濟的勢頭和港人過去多年於不同國家開展的設施,自然能事半功倍。
  • 5.二十年來內地與香港的合作交流更加緊密,您所領導的企業在內地也進行了廣泛投資,這些投資的效益如何?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未來會有什麼新的趨勢?
  • 長江和黃在內地的投資,涉及眾多不同範疇,回報不一,較難一概而論。我認為,全球在高科技、高增長的經濟轉型下,國家要在投資教育改革上加大力度,才可做到真正「抓緊機遇」,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香港就更加要這樣。
  • 6.許多人認為香港的經濟過分依賴於金融和地產,其他產業發展動力不足。您對下一屆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方面有什麼建議?
  • 金融及地產是不少地區的重要經濟領域,帶來儲備,亦為香港豐厚的儲備來源,所以我深信,新一屆政府會以新角度、新態度,推動真正有效的政策,實際地開拓社會的資源,推動經濟多元化。香港其實有很多獨特的科技發展優勢,只是這幾年未有充份發揮。
  • 7.作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委員,您如何評價香港回歸20年以來基本法在香港的落實?要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落實不走樣、不變形,您認為關鍵在於什麼?
  • 中央明言落實「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這顯示中央的決心及力量。但除了中央的保證外,香港更要維持法治及廉潔,也要明白社會自律的必要性,責任與權利相輔相成,才能把「一國兩制」的精神發揮出來。
  • 8.對於香港年輕一代在當前和今後香港經濟發展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您有怎樣的期許和建議?
  • 現在的香港,整體是較二十年前進步很多;科技新世代,激發很多不同的觀念,所以年輕人必需運用創意、想像力,積極裝備自己,努力不懈,才可成為高增長機遇巨浪中的駕浪者,才可為香港和國家貢獻作用。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即使環境條件怎樣理想,機會也只會留給有抱負的人;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永不要放棄想做的事,擁有大夢想的人,比知道所有事物的人更具力量。(Albert Einstein — ‘Never give up on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The person with big dreams is more powerful than one with all the facts.’)
  • 9.您是享譽全球的商業領袖,創業的歷程也十分令人欽佩。您認為如今的香港年輕人生存環境如何?您會鼓勵他們創業嗎?
  •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