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科技夾子」上海登場
李嘉誠:創意教育要啟發對大海的嚮往

2014年10月10日

被視為投資風向標的李嘉誠先生,舉手投足都會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繼今年5月在「2014科技創新日」活動上推出「科技植物蛋」等七大高科技項目引發轟動效應後,10月9日,在上海舉辦的以「科技夾子」為主題的創新日發佈會現場,李嘉誠基金會又從全球甄選了另外七個高科技項目對外集中推介。

這些科技創業項目來自美國、以色列、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涉及植物科技肉類食品、細胞培育皮革、虛擬實境眼鏡、預測埃博拉等傳染病擴散的系統、腦電波感應功能的應用平台、針對濫用抗生素快速鑒別傳染病源系統,以及創新型琴鍵的樂器。

科技夾子活動及本次發佈會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直屬的國研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經濟年鑒社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主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在發佈會上表示,科技創新始終是主宰國家興衰和國力消長的根本力量所在,歷史上每次重大科技創新,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環節,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從體制機制等方面來保證。此項活動舉辦成功必將有力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並在海內外產生非常重要的深遠影響。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孫冶方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等領導和專家也一同出席了上海科技夾子並發言。

為全球科技尋求落地
李嘉誠先生視1980年創立的李嘉誠基金會為「第三個兒子」,並把三分一資產投入其中。基金會迄今的社會投資已超過150億港元,重點支持醫療和教育公益項目。

基金會董事周凱旋在5月19日舉行的2014科技創新日啟動儀式上透露,李先生因為擔心三件事情而睡不著:一是全球貧富懸殊的境況持續,而中國更有可能惡化;二是中國占全球人口20%,可耕種地僅為世界的9%,安全飲用水只有6%;三是信任缺失。

為此,李嘉誠先生於2006年起改變回饋社會的策略,通過投資科技,希望促成科技、政府和社會三方共同努力解決問題。為表支持,李先生在活動播放的視頻中作特別演講,提出「創意教育,不僅要令人有造船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啟發大家對揚帆出海的無窮嚮往。」基金會又分別邀請了40名香港大學生和200多名內地大學生分赴新加坡和上海參加科技夾子活動,希望通過展示科技創新的力量,啟發年輕一代對揚帆駛向科技海洋的無窮渴望。

對於合作舉辦科技創新日活動及引進國外創新科技的由來,國研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講述了背後的故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在以色列的一次考察活動中,參觀了基金會投資的研發育種技術的凱伊瑪(Kaiima)公司,獲悉其技術可令小麥增產30%以上,起初不太相信,於是頂著烈日在田地裡一粒一粒地數麥穗,直到親自掌握確切數字後才解除了疑慮。回國後,韓俊副主任立即撰寫報告,希望將該技術引入中國。後來又獲知基金會投資眾多前沿科技項目,更產生了將這些項目介紹到中國內地的想法。自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基金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科技夾子活動及高科技創業項目的推廣,一方面在於探索外資研發機構參與中國科技計劃實施的新機制和途徑,即通過構建跨國技術轉移平台,説明企業連結全球資源和市場,促進世界科技成果的資本化、產業化和中國化。另一方面在於探索市場化導向機制,即用市場化方式配置科技資源,推動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七大創業項目各有千秋
大資料預測病毒

傳染病毒不可能絕跡,只能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預警和預防,並把損失降到最低。推介會上加拿大公司Bio Diaspora發佈了基於大資料分析的傳染病預測系統,可以結合航班資訊、天文及風向等資料,追朔埃博拉病毒等傳染病爆發點及預測擴散情況,協助各地政府作出預防措施。

Bio Diaspora擁有一支強大的團隊,包括醫生、資料分析師、科學家、程式人員、設計師等。公司創始人Kamran Khan在多倫多聖米高醫院任傳染病醫生及科學家,曾於多倫多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習醫及進行科研,掌握了全球流動性、人類遷移行為及傳染病三者的複雜關係。在Khan的帶領下,公司建立起全方位的專業大資料應用系統,準確度高,預測性強,提供資料更為全面。

Khan說通過大資料分析,可以評估不同地區的傳染病風險,為保險公司判斷風險,協助制訂保費價格。針對個人使用者,結合手機軟體,輸入個人資料,即可量身訂制,評估使用者在不同地區感染傳染病的可能性,並及時提供有效資訊,做出預防或診療。

人類健康另一大挑戰是抗藥性明顯上升,而抗生素是最常被誤用的藥物,全球濫用率約為40%-70%;少用或錯用率也達到15%-40%。在中國,誤用抗生素同樣是一個醫療與經濟挑戰,每年都會出現1,500多宗不良反應的案例,8-15萬人死亡,經濟損失約800億人民幣。

以色列MeMed公司運用高科技手段,結合資料資訊、分子免疫學及臨床醫學檢查人類免疫系統的反應,快速識別感染病源的類別。MeMed是從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去分析病原體,而不是從病原體本身去識別。該公司創始人Eran Eden表示,此系統能夠鑒別病源是細菌還是病毒,讓醫生可以精準地對症下藥,減少誤用抗生素。

智慧科技改變生活

近兩年可穿戴設備成為生活時尚,例如Google眼鏡、蘋果iwatch、百度智慧手環、華為智慧手錶等,均正在改變人們的感知和生活,但虛擬實境的科技眼鏡對民眾還比較陌生。

美國META公司創辦人Meron Gribetz介紹說,運用增強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技術,只需戴上一副特製眼鏡,就可用雙手創造所想。該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建築、產品設計、資料視覺化、醫學、電子遊戲等領域中。

虛擬實境的科技眼鏡是首個全息介面(Holographic interface)產品,戴上虛擬實境眼鏡,即可隨意使用電腦和電話,用手指即可調整眼前的「顯示幕」大小,亦可自由選擇介面。

許多人還在為多動症、抑鬱症、癲癇症等患者病急亂投醫,加拿大Interaxon公司創始人Ariel Garten女士為上述患者帶來了福音 — 腦電波感應頭環。該產品是以腦電波感應科技探測大腦的電波活動,通過分析讀取資料,可以説明人們緩解壓力和控制情緒。

Garten表示感應頭環能夠追蹤大腦活動,大腦傳出的電波訊號會被輸送到電腦和手機,只要稍加訓練,便可即時監測大腦活動。通過與大腦互動,可學會如何保持冷靜和放鬆心態。

穿戴設備可以提供更細緻貼心服務,所有在健康、健身、運動等細分領域都有重大機遇,特別是在醫療領域有著得天獨厚優勢。市場調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全球市場在穿戴設備上的花費到2018年將達到190億美元。

英國Roli公司在推介現場演奏了高度指觸感應的新樂器,讓觀眾體驗到當前最前沿的音樂科技。Roli公司創辦人Roland Lamb介紹,這款新樂器結合科技與創意,重新定義和改造了樂器的形態。重新組裝琴鍵成一個軟質材料、音階不斷的小鍵盤,指尖的力度和動作的不同,可將樂器彈奏出迥然不同的音階、節拍和音質效果,通過這種創意,使電子科技與傳統樂器完美結合。

平衡消費與環保

畜牧業是土地和水資源的最大消耗者,並導致氣候變化,因此需要尋求更佳的替代產業。推介會上兩家美國公司Modern Meadow和Impossible希望通過生物科技創新來平衡人類消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Modern Meadow研發的細胞培育動物皮革是用最前沿的生物組織工程學技術研發全新的生物材料,應對全球挑戰。該公司創始人是率先以3D生物列印技術製造細胞組織的Andras Forgacs。他表示這個項目是運用全新的細胞培育技術,在不傷害動物,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運用高效方法生產類似源自動物的優質產品。

Impossible專門研究生物科技,尋求在低成本的植物原料中,找出高價值的天然蛋白質。公司創辦人Patrick Brown表示其研發的不含膽固醇美食以高效方法提取植物,運用生物分子科技及食物工程等技術,製造出營養價值高、脂肪含量少、色香味均能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漢堡和乳製品等食物,而且生產過程也不會像畜牧業那樣破壞生態環境。

發佈會後,主辦方還舉行了七大高科技創業項目對接會,來自國內的眾多投資和企業人士對此興趣頗高,期望早日促成合作,在中國生根發芽結果。

■ 相關背景

5月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直屬的國研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經濟年鑒社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主辦的科技夾子•2014科技創新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創新項目發佈會在北京舉行。隨後的20日-23日,主辦方在西安、蘇州、廣州、鄭州、濟南五大城市成功巡展。大力推廣人工植物雞蛋、癌症醫學篩查、非轉基因技術優化育種、壽命可達27年的可折疊LED燈、可降解食品包裝、廢水生物處理、大資料評估個人信譽等7個高科技項目,獲得了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產業、投資等各界人士的稱讚與認可。

國研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直屬的專業化的科技資訊服務企業;中國經濟年鑒社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直屬的傳播智庫思想和科技最新動態的重要平台;李嘉誠基金會長期專注於教育、醫療等公益事業,並致力於科技創新的前瞻佈局與推廣,深信科技可主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