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二零零三年起致病力极高的H5N1病毒在东南亚国家成为风土病,各国担忧病毒可能演变为人类的疫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过去,H5N1病毒只在栖息于受感染农场的野鸟中发现,但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三十日,H5N1病毒却首次在中国西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候鸟间爆发。其中,斑头雁 (bar-headed geese)及棕头鸥(brown-headed gulls)、渔鸥(great black-headed gulls)及鸬(great cormorants)分别发现感染H5N1。这些候鸟出现的麻痹或瘫痪、异常性斜颈、蹒跚、颈部颤抖都是禽流感的典型症状。五月四日,每天约有一百只候鸟死亡;及至五月二十日,病毒再被发现迅速传播至邻近岛上的候鸟群,造成一千五百只候鸟死亡。
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香港大学医学院联合流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以上的事件致力调查H5N1引发的疾病及病毒在候鸟之间的传播情况。
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流感中心于二零零一年建立,在短短数年间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已成为内地流感研究的重要基地。
研究结果在二零零五年七月七日出版的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中发表,由于该次的禽流感爆发可令病毒经由候鸟快速向各地域传播,因此研究结果对各国日后的病毒控制策略有重大意义及提示。
研究方法
斑头雁约占由H5N1导致的候鸟死亡达90%,其余为棕头鸥及渔鸥。因此,研究人员从以上三种共92只候鸟中筛选出28个H5N1病毒样本,再由斑头雁中提取另外5个组织样本,然后进行基因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所有样本中的H5N1病毒基因大致相同;
•从中国西部青海湖收集到的候鸟病毒样本与二零零五年五月在建、广东、湖南及云南的家禽病毒样本高度相似,然而与早前在泰国及越南发现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则截然不同。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该次中国西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区爆发的禽流感病毒极可能是由南中国的家禽传入;
•H5N1病毒正在青海湖的候鸟间互相传播,病毒更可能出现突变,广泛传播至其他候鸟品种,使它们成为病毒载体。换言之,以后病毒可能再出现突变,传播至家禽、其他动物,甚至人类,造成致命威胁。
候鸟飞行的范围广泛至人口稠密的南亚地区(现时并未发现H5N1病毒)及至欧洲各地,且以往经验显示病毒一经侵袭家禽,疫症将难于控制,因此研究人员警告各国必须尽快加强监察家禽,以防止大规模H5N1爆发。
新闻界如欲索取《自然》杂志研究全文,请浏览网址:http://www.hku.hk/facmed/press/。
-完-
二○○五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