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自然》雜志刊載最新禽流感病毒發現 H5N1病毒在候鳥間爆發

2005年07月07日

背景資料

二零零三年起致病力極高的H5N1病毒在東南亞國家成為風土病,各國擔憂病毒可能演變為人類的疫病,嚴重威脅人類生命。

過去,H5N1病毒只在棲息於受感染農場的野鳥中發現,但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三十日,H5N1病毒卻首次在中國西部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區的候鳥間爆發。其中,斑頭雁 (bar-headed geese)及棕頭鷗(brown-headed gulls)、漁鷗(great black-headed gulls)及鸕(great cormorants)分別發現感染H5N1。這些候鳥出現的麻痺或癱瘓、異常性斜頸、蹣跚、頸部顫抖都是禽流感的典型症狀。五月四日,每天約有一百隻候鳥死亡;及至五月二十日,病毒再被發現迅速傳播至鄰近島上的候鳥群,造成一千五百隻候鳥死亡。

汕頭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合流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以上的事件致力調查H5N1引發的疾病及病毒在候鳥之間的傳播情況。

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流感中心於二零零一年建立,在短短數年間已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已成為內地流感研究的重要基地。

研究結果在二零零五年七月七日出版的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中發表,由於該次的禽流感爆發可令病毒經由候鳥快速向各地域傳播,因此研究結果對各國日後的病毒控制策略有重大意義及提示。

研究方法

斑頭雁約佔由H5N1導致的候鳥死亡達90%,其餘為棕頭鷗及漁鷗。因此,研究人員從以上三種共92隻候鳥中篩選出28個H5N1病毒樣本,再由斑頭雁中提取另外5個組織樣本,然後進行基因分析。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

•所有樣本中的H5N1病毒基因大致相同;

•從中國西部青海湖收集到的候鳥病毒樣本與二零零五年五月在褔建、廣東、湖南及雲南的家禽病毒樣本高度相似,然而與早前在泰國及越南發現的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則截然不同。

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

•該次中國西部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區爆發的禽流感病毒極可能是由南中國的家禽傳入;

•H5N1病毒正在青海湖的候鳥間互相傳播,病毒更可能出現突變,廣泛傳播至其他候鳥品種,使牠們成為病毒載體。換言之,以後病毒可能再出現突變,傳播至家禽、其他動物,甚至人類,造成致命威脅。

候鳥飛行的範圍廣泛至人口稠密的南亞地區(現時並未發現H5N1病毒)及至歐洲各地,且以往經驗顯示病毒一經侵襲家禽,疫症將難於控制,因此研究人員警告各國必須儘快加強監察家禽,以防止大規模H5N1爆發。

新聞界如欲索取《自然》雜誌研究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www.hku.hk/facmed/press/。

-完-

二○○五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