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良 |
生命科学研究专家,9岁才开始念书,35岁成为北京大学副校长。
|
袁隆平 |
中国杂交水稻的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王明海 |
企业家,曾以10年时间使内蒙古恩格贝沙漠10万亩面积的沙漠绿树覆盖率达到90%。
|
马永顺 |
退休伐木工人,年轻时因伐树3万多棵被称为「砍树大王」,後来向大山还债,种树4万多棵,成为「种树大王」。
|
张和民 |
熊猫研究专家,从国外学习回来後,改进人工饲养和繁殖大熊猫的方法。
|
赵玉芬 |
化学系教授,经过28年漫长研究,发现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物质。
|
王秀玲 |
生物系教授,发现及人工繁殖较恐龙更古老的两栖动物新疆鲵
|
周礼国 |
从事飞行工作多年,认为信心的建立,是靠日常累积的知识而来。
|
王茜 |
9岁的女孩对农业感兴趣,改变了一般农民在大白菜根部施肥的习惯,解决容易烂根问题。
|
张艺谋 |
国际知名导演,本为纺织厂辅助工,自行学习摄影,後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自言这是其一生最大的命运改变。
|
王玉梅 |
出身於农民家庭,18岁开始养兔,为提高兔子成活率,不断请教专家丶学习丶摸索,25岁成为养兔大王。
|
张海迪 |
年幼时因意外导致瘫痪,後来坚持自学,已发表多部文学作品。
|
陈翠婷 |
国家体操队运动员,退役後在深圳大学学习,最初一个英文字母也不懂,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
|
毕思文 |
出身於煤矿世家,15岁进矿,坚持自学,不断深造,在中国科学院丶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达瓦次仁 |
出生於西藏,祖辈农奴,他是第一个到清华大学念书的藏族人,成为藏语学家。
|
陈磊 |
1998年,16岁的他利用假期,通过网络,协助从事旅游业的父亲为偏远家乡作宣传,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
蒋莎 |
本为纺织厂化验员,下岗後从事纯水推销,从挫折中不断学习不同销售方法,销售额达到100万元。
|
王兆兰 |
曾两次下岗,偶然机会下到茶店打工,学习茶艺,後来更开设自己的茶庄,希望走向世界,弘扬中国茶文化。
|
董世芝 |
退休干部,64岁时,外孙女因病瘫不能继续上学,决定代替她到学校听课,外孙女後来获中国残疾儿童少年成才奖。
|
彭世禄 |
核动力专家,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
周尚元 |
农民,92年开始制造飞机,94年试飞失败,经过多次拆件丶重新组装,98年终於成功。
|
杨二车姆娜 |
云南摩梭人,在一次机会下走出女儿国,後入读上海音乐学院,并远赴美国,回国後出版文学自传。
|
金家井 |
位於河北省涞源县,自古以来都缺水,村民需到其他地方取水,87年一些水利专家来到,协助金家井枯井变清泉。
|
潘九起 |
三轮车车夫,没上过学,经常吃亏,所以坚持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
|
汪智秀 |
高中毕业後考上民办教师,独自一人到海拔4000米的藏区山村当小学教师。
|
李勇 |
自幼丧母,中学期间同时照顾中风瘫痪的父亲,後来考上师范,为坚持完成学业,他背起父亲走上求学路。
|
张胜利 |
小学三年级时因家贫被迫辍学,後来再次获得上学机会,毕业後回乡当小学教师。
|
肖琴丶肖燕云 |
小学时因家贫困,只能负担一人求学,妹妹抓了长的稻草,可以继续上学,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则留在家里当农民。
|
解海龙 |
记者,关注农村教育,曾跑过不少贫困山区,看到山里的孩子,想到只要有一个机会给他们一点阳光便前景灿烂。
|
马景武 |
初中毕业後在河南家乡从事扫盲工作,一连扫了三代文盲。
|
吕紫剑 |
重庆百岁老人忆述科学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
姜昆 |
相声演员,认为妈妈是自己第一本书,而且从不认识字的时候开始读。
|
李阳 |
疯狂英语学习法发明人,认为学习语言不应害怕「丢脸」。
|
田惠平 |
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儿子被诊断患上孤独症,後创办中国第一所孤独症教育研究所。
|
孙维刚 |
中学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是把不聪明的同学变得聪明,让聪明的同学更加聪明。
|
胡秀英 |
国际冬青植物专家,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後,从事冬青科植物研究,退休後回港在中文大学继续其研究工作。
|
臧建和 |
1970年代从内地移居香港,凭着家传手艺,一只水饺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并成功发展自己的水饺事业。
|
丘成桐 |
国际着名数学家,首位获得菲尔兹奖(号称数学界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
庄德芳 |
香港家庭主妇,身体力行,改变个人生活习惯推动环保。
|
萧芳芳 |
香港着名演员,为养活家人,6岁开始拍戏,不断地中辍学业,21岁如愿出国读书,40多岁赴美进修,获心理学硕士学位,从事心理辅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