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眼庫(「汕頭眼庫」)是中國內地首家派出遊說人員到各醫院進行「無償」角膜捐贈推廣工作的眼庫。雖然角膜勸捐工作的開展至今只有短短數月,但成績卻是令人鼓舞,最近更首次成功勸捐眼角膜,實現了「零的突破」,並成功進行了7個眼角膜移植手術。汕頭眼庫希望將國內角膜捐贈的發展帶進一個新紀元,擔當積極和主動的勸捐角色。
汕頭眼庫及香港醫管局獅子會眼庫(「香港眼庫」),肩負防盲治盲的共同使命,現為進一步加強彼此的聯繫,雙方協議結成姊妹眼庫,並承諾彼此在人才培訓、訊息交流、儀器技術、勸捐及教育推廣策略等各方面衷誠合作,推動「無償」角膜捐贈,以求達到角膜自給自足的理想境況。結盟儀式在二○○三年三月九日於汕頭眼科中心舉行,由林順潮教授(代表汕頭眼庫)與吳玉儀女士(代表香港眼庫)交換協議書。
成立汕頭眼庫及推動角膜捐贈的主因
汕頭眼科中心乃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七千萬元興建,於二○○二年落成,為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於今日在汕頭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李先生透過錄像,向潮汕市民呼籲:「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的設立,最大目的是期望得到市民大眾的支持,自願捐出角膜,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很高興眼科中心角膜庫已作出零的突破,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人生在世短短一百數十年,相比無窮的宇宙,有如流星劃過長空,如果能在世上的時候多做有益社會的事,意義是非常長遠的。希望我們家鄉人明白,人在離開世界之後,還可將有用的器官留在世上運用,幫助別人,這是超越我們生命最有意義的事情。」
李先生亦曾對林順潮教授說:「失明是世界上再痛苦不過的事,我真的希望能為國內數以百萬計的失明人士做點實在的工作,但怎樣做才是最好呢?」 對李嘉誠先生這番肺腑之言,汕頭眼科中心院長兼眼庫主席林順潮教授一直銘記於心,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推動及支持下,甫上任即竭力籌備汕頭眼庫的工作,望能為國內同胞光明的冀盼帶來希望。
香港眼庫-華人社會眼庫成功發展的楷模
香港眼庫成立於一九六二年,早期的發展目標主要在於勸捐及眼角膜的收集。但由於當時社會對器官移植這個嶄新的概念並不認識,加上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反應未如理想,當年的捐贈率為零。由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香港眼庫的角膜99%是依靠斯里蘭卡入口,我們稱之為「被動性」眼庫。八十年代開始,眼庫在香港展開勸捐眼角膜工作,市民填寫捐贈卡,但要等待捐贈者死後再捐出眼角膜,對於當時的眼角膜供應數目沒有顯著幫助。踏入九十年代,香港眼庫逐漸由「被動性」轉型為「主動性」,學習美國眼庫的模式,派出遊說員到醫院遊說剛去世的病人家屬捐出死者眼角膜。一九九七年,香港已毋須輸入斯里蘭卡的眼角膜。二???年訂定五年計劃,逐年提升角膜捐贈的收集數量。預計於零四年底,香港眼庫便能達到500宗角膜捐贈的「自給自足」模式。
香港是華人社會,九成以上為中國人。汕頭為廣東沿海城市,廣受香港傳播文化的影響,汕頭眼庫希望利用這文化背景相似的特質,參考香港眼庫的運作模式,借助其成功經驗,在潮汕地區逐步推廣「無償」角膜捐贈的文化。此項計劃的前景或甚艱巨,但汕頭眼庫會切合潮汕地區本身的需要,積極配合及制訂策略。希望能在有千萬人口的潮汕地區建立中國第一個「自給自足」型眼庫,再將其成功楷模向其他省市推廣開去。
-完-
二○○三年三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