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建立自我 追求无我
汕头大学师生赴南极
科考探险活动启程

2014年02月14日

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2014年2月14日至3月6日,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队将赴南极进行科考探险活动。科考队从阿根廷乌斯怀亚搭乘考察船穿越德雷德海峡,进入南极圈,登陆并考察南极半岛和附近岛屿。科考队还将访问中国南极长城站,并在极地开展科学环保、极地生态、商业旅游、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科考探险活动。

届时,汕头大学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所组织师生前往南极科考探险的高校。

汕大南极科考队共有34位成员,除了通过层层训练和甄选胜出的18名学生和4名老师外,还有5位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由李丹副校长担任领队,并聘请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首位华人讲师孙灵野先生作为随队野外医疗顾问,另有6名成员由合作方香港野外动向公司教练组成。

从汕头大学出发,经过香港、迪拜、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阿根廷乌斯怀亚港口,汕大南极科考队将在这里搭乘考察船,展开为期14天的极地科考探险之旅。

考察船上的行程已经编订完成,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队员早、中、晚分别有3个小时左右的活动时间。期间,队员们将搭乘橡皮艇巡航,在海面平静的海湾上观察海冰﹑冰山、冰川状况;当海岛或海湾有可以给橡皮艇靠岸的浅滩,科考队还可以登陆并观察陆上的企鹅群落及其他动物﹑探索岸上的地理环境;此外,科考队员还准备进行徒步、露营等雪地活动。所有登陆活动都不会有固定路线,但考察船负责活动的人员会先在乘客登陆之前,将路线标示,提示参加者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走﹑哪些地方不可以通过,以方便参加者按自己的兴趣和步伐去探索。在考察船上,队员们将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及游客进行交流,其中包括极地考察领队、科学家、摄影师、观鸟专家等。专家学者除了在考察船上开设与极地科考相关的讲座之外,还会参与大部分极地登陆活动,随时解答队员们的提问。

届时,科考队员还将访问中国南极长城站,在科考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了解长城站的概况以及站内的科考设备,并就中国南极科考历程等问题与科考站的科学家们进行交流,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国南极科考的情况。

在21天的南极行程里,按照18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在4名专业教授的指导下,科考队分成环保科学、人文探险、商业旅游、艺术摄影等4个小组开展科考活动。

环保科学组的队员已经研读了南极条约,他们将在旅程当中考察踏足南极的组织、机构如何遵守条约,以及为保护南极所采取的措施。此外,他们还将通过观察地衣考察南极的生态环境。

人文探险组的科考计划着重于人类南极科考探险历程的探究。通过与考察船上的科学家、游客进行访谈,收集探险家的故事,了解更多科考历史,同时记录整个汕大团队南极行的历程。

商业旅游组的队员将主要考察南极旅游产业的现状、旅游公司如何开展南极旅游业务以及旅游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证符合南极条约的规定等,探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能保护好原来的生态环境,并把这些珍贵的经验带回来分享。

在艺术学院老师的带领下,艺术摄影小组计划完成一部以科考工作者为主题的纪录片。希望通过探访极地工作者与南极之间的故事、考察船的故事等人文的角度揭开南极鲜为人知的一面。

队员们就各个领域的考察做足了准备。队员张伊迪对自己即将会访谈途中遇到的科学家、旅客、长城站的科考人员感到很兴奋。

另外,她更期待整个团队的再次出发。

由全校报名海选到现在,科考队员们已经相处了大半年时间,“我们真的快像战友一样能做到默契合作,互相关心。”张伊迪回忆起自己在七目嶂训练时扭伤脚,队员们主动帮她分担物资,现在还觉得很感动。为完成南极科考探险项目,队员们已经过南澳训练营、新疆沙漠训练营、七目嶂训练营、香港极地工作坊、长白山雪地训练营等多次热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4南极科考探险项目之前,汕大师生已征服了香格里拉高原,登攀了希夏邦马峰的冰川,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见识了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他们以行者的姿态,用行走的力量,挑战自身的极限,证明着自己。

高级户外拓展项目利用“高原、雪山、极地”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经历,在此期间考验学生的体能、精神、意志,挖掘学生的潜质。让学子更深刻懂得:学习不限在校园,山上是学府,极地亦是学府。2014南极科考探险项目是汕头大学贯彻和推行 “全人教育”理念又一大胆尝试。

项目计划通过“不一样的极地经历”,使之成为2009年以来汕头大学高级户外拓展项目的里程牌,使“户外教育”成为汕头大学学生教育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