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中國女生成功划渡大西洋 奪女子組冠軍 兼破世界紀錄

2018年01月18日

(香港,2018年1月18日)中國首隊出征參加「橫渡大西洋挑戰賽」的划艇隊「功夫茶茶」,由汕頭大學四名女生組成,分別是來自廣東省的陳鈺麗、黎曉冰、梁敏甜和河南省的孟亞潔,於中國標準時間1月18日上午8時13分,成功完成被視為全球最艱辛的3,000海里(約5,000公里)賽事,並一舉破四項世界紀錄。

一舉破四項世界紀錄:

  1. 1. 首支划渡大西洋的中國隊伍;
  2. 2. 首支划渡大西洋的亞洲隊伍;
  3. 3. 划渡大西洋史上最年輕的參賽隊伍,平均年齡23.5歲;以及
  4. 4. 女子隊冠軍,以34天13小時13分,沖破兩年前的世界紀錄40天8小時26分。

背景概況:

「功夫茶茶」女生考進汕頭大學時,四人均沒想過自己會有機會挑戰和有勇氣參加對體力要求嚴苛的划渡海洋賽。送行時,家人都非常擔心,因為女兒要抵禦極端天氣和經歷艱辛,面對父母眼泛淚光的憂慮,同學們雖內心感到悵然,但無影響她們的意志和決心,「功夫茶茶」隊員從比賽開始一刻,即以最高昂的士氣、最團結的精神、最堅毅的意志,完成挑戰。

在大西洋茫茫途上,驚險常常。在賽事第八日,連續數天遇上45 海里強風,黑夜中雷電交加,海面翻起20呎巨浪;賽事後期,還收到兩次7.8級地震和海嘯警報。在每個緊急關頭,同學們無懼環境挑戰,並展現其能力和判斷力,繼續前進;當知道還有12小時可達終點時,興奮莫名,因為她們渴望「飲汽水,食炸雞」,鬥志更為昂揚。

李嘉誠先生:讓下一代在更大的舞台實踐自己

汕頭大學是中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一直鼓勵「身之鍊,心之健」的人格訓練,不只視運動鍛鍊為課外活動。學校近年提供極限運動培訓,是一項與別不同的教育方法,全校學生只要願意,均可參加,同學們需主動積極爭取符合選拔標準。兩年前,20名學生從四百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海洋划艇隊,全校總動員支持他們由汕頭划至香港,包括參與科研和採訪工作的同學。

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年輕時也喜歡划船,故對「功夫茶茶」參賽非常投入,每天用手機的衛星追蹤程式看進度,為她們的勇氣和努力感到驕傲。李嘉誠先生認為:「教育的意義和任務,除了承傳,還要讓下一代在更大的舞台上實踐自己,任何辦學者,也應思考如何成就這目標。」

常見問題:

問:橫渡大西洋的數十天船上生活如何?

答: 所有活動均在海洋艇上進行,並需配備充足的糧食和補給品,食水則依靠艇上的太陽能海水化淡器提供;「功夫茶茶」每兩小時輪班划艇和休息,是一項對體力、心力與判斷力的考驗。

問:如何克服在海上的恐懼?

答: 四人一心,情同姐妹,不論吃喝、休息、呼吸、划艇也在一起,共同完成目標,無論輸贏也互相支持。

問:備戰橫渡大西洋訓練中,哪天最辛苦?

答: 每天都是高强度的訓練,每天都辛苦;但意識到自己是首支參加横渡大西洋挑戰賽的中國隊伍,代表的是祖國,意義重大,所以每一次訓練都不敢懈怠。

來自汕頭大學的四名女生,1月18日完成「橫渡大西洋挑戰賽」,以34天13小時13分完成三千海里賽事,刷新女子組世界紀錄。

「功夫茶茶」是中國首支出征划渡大西洋的隊伍,四名來自汕頭大學的女孩,在世界舞台實踐夢想。

(圖片來源:Ben Duffy/Talisker Whisky Atlantic Challenge)

「功夫茶茶」黎曉冰、孟亞潔、陳鈺麗、梁敏甜(由左至右)是史上最年輕參賽隊伍,在到達終點一刻感到既興奮,也激動。

(圖片來源:Ben Duffy/Talisker Whisky Atlantic Challenge)

中國駐安提瓜和巴布達大使王憲民到場迎接凱旋而歸的「功夫茶茶」隊員。

四女生完成三千海里辛途,一舉破四項世界紀錄,一上岸喜極而泣,相擁互勉。 (圖片來源:Ben Duffy/Talisker Whisky Atlantic Challenge)

孟亞潔與隊員完成創舉,非常興奮。

(圖片來源:Ben Duffy/Talisker Whisky Atlantic Challenge)

經過34天多的划行,四雙小手烙下了艱辛印記。

關於「橫渡大西洋挑戰賽」

「橫渡大西洋挑戰賽」是海洋划艇界的盛事,被視為全球最艱辛的划艇賽,橫越3,000海里(約5,000公里),從西班牙戈梅拉島,向西划行至中美洲島國安提瓜及巴布達的尼爾遜船塢。這一年一度的賽事於去年12月14日展開,吸引25隊來自全球各地的划艇隊參加。賽事創辦人Chay Blyth 爵士希望把海洋划艇發展為一系列競賽,讓參賽者不斷超越和突破,為慈善籌款而奮進,與其他國際隊伍在競爭中建立友誼。

有關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基金會於 1980 年創立,主要專注於支持教育和醫療項目,至今捐款已逾 200 億港元,項目遍及全球 27 個國家及地區,其中超過 80% 用於支持大中華地區項目。2006 年李嘉誠先生向大家闡述基金會是他第三個兒子的概念,他認為亞洲在奉獻文化上的觀念要有突破,要視建立社會的責任和延續後代同樣重要,分配財產作捐助,推動社會改善進步;這一念之悟,將為明天帶來更多新希望,世界因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