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七日 )香港人口不断老化,根据政府推算,65岁及以上人口将由现时约90万人,至2030年将急升至210万人,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长者。随着人口老化,患上癌症及慢性病的病患者增多,需要接受宁养及纾缓治疗的病人也相继增加。根据一份有关「死亡品质」的调查报告,香港于40个受访国家及地区中排名20,远落后于台湾及新加坡。为减轻港人对死亡的忌讳及增加对宁养善终服务的认识,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获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赞助,香港多个知名学术及社工专业组织全力支持,举办「第十九届香港国际肿瘤会议 宁养社会工作专业论坛」,希望推广及宣传宁养及纾缓治疗,从个人、家庭及不同社区层面实践全人临终关怀。
本年度「香港国际肿瘤会议 宁养社会工作专业论坛」的主题为「宁养同盟 – 跨领域整合与共融」,于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七日假香港湾仔轩尼诗道15号温莎公爵社会服务大厦一楼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大礼堂举行,逾四百多位从事宁养及纾缓服务的专业人士出席,当中包括社工、医生、护士、院牧及临床心理学家等。透过邀请宁养服务界别之专业人士作出分享,交流宁养及纾缓服务的经验及挑战。论坛的开幕仪式邀请了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主任梁卓伟教授、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主任何曾洁雯博士、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思源基金健康及社会工作学教授陈丽云教授,以及李嘉诚基金会代表作为主礼嘉宾。
「宁养同盟 – 跨领域整合与共融」宁养社会工作专业论坛共有两个部份,第一部份为「服务模式及典范」,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就多角度(前线医护、系统管理、社会政策等)分享推动优质宁养及纾缓治疗的挑战和心得;第二部份为服务领域新趋势,随着本港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宁养及纾缓服务质素和安全的期望亦不断提高,病人需要的不再单单是医疗上的照顾,而是希望心灵获得慰藉,以达至「去者善终,留者善别」的理念。
香港大学衷心感谢李嘉诚基金会对专业论坛的支持及赞助。李嘉诚基金会一直推动奉献文化,对本港、国家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发展贡献良多。自二○○七年始,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八千二百万港币,联同香港医院管理局的配套资金,合作推出「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至今为本港近二万名基层末期癌症病人提供跨专业一站式宁养临床治疗及身心关怀服务。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
第十九届香港国际肿瘤会议 宁养社会工作专业论坛演讲嘉宾及讲题:
第一节﹕服务模式及典范
宁养病者离世后的首半年:丧亲家属的前瞻研究
周燕雯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
陈君宁女士 (香港大学 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研究助理)
安死乐生 – 五福临门的社会政策
陈汉威医生 太平绅士 (安老事务委员会委员)
跨领域服务 – 北区医院宁养模式
劳思杰医生 (北区医院宁养中心「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主管)
同心同行 – 以家为本的善别旅程
田芳女士 (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教学顾问)
第二节﹕服务领域新趋势
赋尊严的宁养纾缓服务 – 以社交媒体传递生死教育
何孝恩先生 (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研究主任及荣誉讲师)
人生回顾在宁养关怀
陈凯诗女士 (威尔斯亲王医院宁养中心临床心理学家)
寻找心灵的净土 – 佛教院侍关怀服务
温绮玲女士 (大觉福行中心有限公司总干事)
麦子的安息与延继 – 基督教的宁养事工
黄民牧师 (基督教灵实协会主任院牧)
从基督的陪伴看生死
周景勋神父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宗教学部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致力为社工专业培训优秀人才,更按社会需求为前线社工提供专题性的训练课程,藉以加强社工在各项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技巧,近年学系增办有关「生死教育」、「善终关顾」及「丧亲支持工作」课程予社工学生及业界同工,以增强社工对宁养服务的知识,迎接服务的新挑战。
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宁养服务计划
李嘉诚基金会早于1998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全国首家宁养院,开展「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等。迄今,基金会捐助内地和香港共42间宁养院,已逾14万名癌症病人受惠,每年服务二万名病人。
2011年,「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启动www.hospicehome.hk宁舍网站,集结科技、公益和社区触觉的力量,让大家的关怀祝福突破地点或时间限制,让有心的香港人不论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宁舍网站为病人和宁养医护队伍送上支持及鼓励。
「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至今:
• 服务近二万名基层癌症病人
• 服务总量逾三十万人次
• 超过四万二千人次接受家居护理服务
• 为病人及家人提供超过三万三千节心理辅导
• 超过一千四百名儿童接受哀伤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