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李嘉誠先生出席「三方共建汕頭大學」協議簽署儀式

2012年06月29日

(汕頭及香港,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今日汕頭大學進入一個重要新里程。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及李嘉誠基金會聯合達成了一項「三方共建汕大」的協議,支持汕頭大學加快發展及繼續發揮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作用。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省、部加大經費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將汕大改革項目列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同時,基金會亦承諾繼續支持汕大,利用與其世界高水平大學的聯繫渠道,協助汕大成為一所國內先進、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在簽署儀式上,教育部副部長郝平表示,共建協議的簽署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是汕大發展新的起點。他說:「希望汕大能把握教育部、廣東省重點支持的有利形勢,充分利用好李嘉誠基金會的資金支持,借鑒和學習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從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出發,解放思想,勇於創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和優勢的發展之路。」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雲賢認為,三方共建汕頭大學,表明廣東建設一流大學、堅持高等教育改革和創新及打造教育強省的決心。他說:「希望汕頭大學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堅持教育改革探索,為我省加快轉型升級,為粵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突出的貢獻。」

李嘉誠先生表示:「汕頭大學的改革能得到教育部和廣東省的認同和支持,這是對在汕頭大學每一位有志貢獻於推動中國教育事業前進的工作者很大的鼓舞。 我一直視我的基金會為我第三個兒子, 而我這兒子將傳承我對支持教育的信念和承擔我對汕頭大學超越生命的承諾。」

李先生今日亦出席汕大畢業典禮,並以「我很在乎未來」為題發表演說,與即將畢業的莘莘學子分享成功的關鍵。李先生說:「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關鍵的元素必定是你對成功的欲望遠遠大於對失敗的恐懼。這心態像是刀鋒 — 銳化你對什麼是『可能的』觸覺和激發你的夢想;這心態像是預警系統,令你對自滿情緒和停滯時刻警惕,令你審慎律己、敢愛、敢說實話、敢當萬綠叢中那點紅。」

此行,李先生又為汕大新行政樓主持開幕儀式,該行政樓又名「寬正樓」。「寬正」一詞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 裴駰集解:「言寬大清正,眾必歸近之」,汕大並以此箴言製作紀念品贈送予嘉賓。

附件一:李嘉誠先生於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興大家蒞臨汕大,一同分享畢業同學們這快樂的一刻。上星期聽到校領導介紹汕頭大學十年改革的種種成果和未來五年的計劃,實在令人興奮。我謹代表校董會同仁向汕頭大學每一位老師和工作人員,對你們至誠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前進-不畏艱辛、不畏阻力的決心表示尊敬和感謝。我對汕頭大學的未來是充滿信心。

我從來都不太明白,為什麼大家常常說以前總比今日好。是因為往日和現實有很巨大的差異令人無奈,難以適應?還是我們能在昔日痛苦和難過的回憶中,總能找到點滴溫馨,轉化為今天新的動力?

我一九二八年在潮安出生,如果你認為今天的汕頭還不算很先進,那麼八十四年前潮安縣的景象就更加可想而知。在家鄉這十二年,我有太多甜酸苦辣的回憶。

還記得我六歲那年的夏天,晚飯後一家人陪伴祖母在家裡的小院子納涼聊天,叔叔告訴我們城中的老闆如何富有,人們估計他有二十萬枚龍銀(以古董價計算,今天約值人民幣三億元)的總資產,祖母低沉地自說:「不知我們那一代的子孫,才可能像別人那樣。」一個老百姓期求安逸的平常盼望。

我心愛的祖母早已離逝,長埋在她最愛那韓江岸旁,七十八年過去,我也曾在掃墓時倚在祖母的墓手,低聲地向她說:「我們已經做到了。」

如果你認為一個失去求學機會,沒有任何資源,窮得只剩下希望的小伙子對「命運」巨碾從未懼怕,那我要告訴你事實並非如此。對貧窮的人,憂慮是一個體驗至深的折磨。

也許你們都聽過我如何掙扎求存,奮抗命運變幻無常的故事,但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在你們同齡的時候,多次拒絕放棄理想以換取「無發展空間」的眼前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關鍵的元素必定是你對成功的欲望遠遠大於對失敗的恐懼。這心態像是刀鋒 — 銳化你對什麼是「可能的」觸覺和激發你的夢想;這心態像是預警系統,令你對自滿情緒和停滯時刻警惕,令你審慎律己、敢愛、敢說實話、敢當萬綠叢中那點紅。

當你在我的年齡,你不會想帶著後悔和遺憾地感慨,曾經是開朗、熱情、自信的你,卻選擇無夢和無理想地過了一輩子,你曾經是正直無畏,真誠和至誠,烙印在你那顆赤子心上,但面對生活冷酷的考驗,你選擇放棄原則和目標,在道德路上迷失了你的靈魂、你的謙卑和愛貢獻的心。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辦公室門上掛著這句話:「不是所有可以算的東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可以被計算。」

那你問我當年訂立的目標是什麼;我的答案你們早就知道:「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希望你們與命運也許下承諾,憑仗智慧和勇氣,實現你的夢想及貢獻我們心愛的祖國大地、和我們彼此共存的世界。我再次向你們表達衷心的祝賀,今天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將以你為榮。

謝謝大家。

——————————————————————————–

附件二:郝平副部長在「三方共建汕大」協議簽署儀式上致辭全文

很榮幸參加教育部、廣東省和李嘉誠基金會三方簽署共建汕頭大學的儀式。

再過兩天將是香港回歸十五周年,15年來內地和香港在高等教育領域開展了密切務實的合作與交流。昨天在香港,我和香港中聯辦、香港教育局的負責人共同見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8所內地著名高校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13所香港高校簽署交流合作協定。明年,中央政府將在現有港大千人計畫的基礎上,再邀請2000名香港高校師生赴內地學習和科研,與此同時暑期還將資助數千名香港師生來內地進行短期交流。廣東省是對港合作的前沿,教育部一直鼓勵和支持廣東省與香港在教育領域開展試點合作,先行先試。特別是在合作辦學方面,作為僅有的幾所獨立設置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很早就得到教育部支持在珠海開展合作辦學,昨天教育部又正式批准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在深圳合作辦學,這些都凸顯了廣東省在對港教育合作方面的重要地位。

汕頭大學自建立起一直以來都是內地和香港教育合作的重要專案和重要成果,它的建立也推動了內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30年來,汕頭大學的建設一直得到李嘉誠先生和基金會的傾力支援,大學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社會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李嘉誠先生不僅為學校建設捐資,還多次出席學校董事會會議,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汕頭大學的圖書館、學生宿舍、醫學院的建設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畢業生受到李先生愛國、自強精神的感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的氣質令人振奮。李嘉誠先生愛國愛港的品格和心系教育的情懷都令人敬佩。

李嘉誠先生和基金會的支援,以及國際化的辦學理念,為汕頭大學探索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提供了有利的基礎。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是教育規劃綱要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提高高等教育品質的重要保證。只有用制度處理好各種內外關係,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促進大學有序、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建設高水準大學。去年,教育部頒佈實施了《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將通過高校制定或修改章程,推動高校管理體制的創新和改革,規範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則,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實現學校科學發展。此後教育部又頒佈實施了《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充分發揮教代會和學術委員會的作用,推動學校依法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這些都有力推動了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工作,也為汕頭大學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共建協定的簽署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是汕頭大學發展新的起點。我們希望,汕頭大學在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把握教育規劃綱要頒佈實施的歷史機遇和教育部、廣東省重點支持的有利形勢,充分利用好李嘉誠基金會的資金支持,借鑒和學習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從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出發,解放思想,勇於創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和優勢的發展之路,為廣東省的建設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也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謝謝大家!

——————————————————————————–

附件三:陳雲賢副省長在「三方共建汕大」協議簽署儀式上致辭全文

今天,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李嘉誠基金會在這裡簽署共建汕頭大學協定,這是我省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謹代廣東省委省政府,向郝平副部長及教育部對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的高度關心和極大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向李嘉誠先生和李嘉誠基金會對汕頭大學和廣東教育的傾盡心血和無私支持表示由衷敬佩和深深感謝!向汕頭大學全體師生表示熱烈祝賀!

作為潮汕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在李嘉誠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下,汕頭大學自2001年起堅持國際化辦學思路,探索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潮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汕頭大學從誕生、發展到走上國際化快速發展,這一切都凝聚了李先生許多心血。李先生一直是我心中十分敬佩的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福澤桑梓,他高尚的人格情懷和宣導的奉獻文化也深深感動了我們。在此,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廣東人民再次感謝李先生!

廣東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和充分支持。2011年3月,教育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定,共同推進廣東教育體制綜合改革。教育部對廣東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給予了充分支持,引導並幫助廣東高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再次向教育部表示感謝!

廣東省一直重視高等教育,未來將在規模發展的基礎上向提升品質轉變。此次省委省政府決定與教育部、李嘉誠基金會一起共同支援汕頭大學建設,表明廣東建設一流大學,堅持高等教育改革和創新,打造教育強省的決心。我省將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廣東教育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積極履行共建協議,一如既往地支援汕頭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希望汕頭大學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辦學水準,堅持教育改革探索,早日成為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高水準大學,為我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為粵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