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十二月五日,北京與香港)一項大膽打破制度局限的創舉,十年來為國家延攬大批海外科研學術精英回國參與高校建設,配合國家推動創新和改革的迫切需要。這創舉不但大大提升我國高校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及競爭力,更在社會上激發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
這項創舉就是十年前由李嘉誠基金會與國家教育部共同推動成立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該計劃今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十屆頒獎典禮,邀得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前往北京主持頒獎,並且向獲獎學者致以深切祝賀。
出席今天典禮的嘉賓尚有國務委員劉延東女士、教育部長周濟先生以及教育部多位官員。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一直為國家吸引及培訓人才,李嘉誠先生不但對其成效深感滿意,更對歷年獲獎的長江學者充滿期望。
李先生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說:「我們這計劃已實現了對國家、對社會的承諾,它所燃起的巨大改變實在超乎預想,在社會上激發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鼓勵和開啟了整個學術界的熱情,展現出無盡的光芒。」
李先生又藉此機會表揚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長江學者,他認為全因學者們的努力,計劃才能拓展全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新科學領域。
在典禮上,李先生勉勵大家追求「至誠」。他說:「當我們在建立自我成功的同時,永遠不要忘記追求無我,常常抱著為民族和人類作出貢獻的良願,當有能力及有意願對社會竭盡一己之責,我們必能創出希望和有效的變革,打造一個公平、公正、充滿自由動力和快樂和諧的社會。」
本屆榮獲「長江學者成就獎」的學者共三人,分別為「生命科學獎」的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系學者陳小章教授、「工程科學獎」的哈爾濱大學市政工程系學者馬軍教授以及「環境科學獎」的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科學系學者江桂斌博士。
三名「長江學者成就獎」得獎者分別在其學術領域取得到卓越成就,並對該學科的科研作出偉大貢獻。陳小章教授通過先進的研究方法,將上皮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推到一個嶄新的國際前沿, 其中關於生殖道上皮細胞分泌對多個重要生殖環節影響的研究,對多種男女不育的成因提供全新的解釋,並對不育的診治提供可能的新方法,屬世界創舉,具極高科學價值。
馬軍教授針對飲用水源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等問題,研究出一系列能高效地提高水質的飲用水處理與污水處理技術;江桂斌博士則率先在污染物存在水準、轉化與代謝機理及毒性方面進行了有系統的研究。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於一九九八年八月由李嘉誠基金會與國家教育部共同設立,培訓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領軍人才。十年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總計投入約四億五千四百萬元,其中李嘉誠先生投入一億二千四百萬元,教育部投入三億三千萬元。該計劃在十年間亦帶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而其確立的「按需設崗、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合同管理」和「以崗定薪、優勞優酬」的制度,已經成為我國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自「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成立以來,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和內地高等學校的努力下,計劃取得顯著成效,吸引到一批頂尖人才回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計劃除包括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講座教授崗位制度外,也設有「長江學者成就獎」,表揚在學術研究上有卓越成就的學者。
自二○○五年起,「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把獎勵範圍擴展至港澳地區高校。歷年來,曾獲「長江學者成就獎」的香港學者包括中文大學的沈祖堯教授、盧煜明教授及陳小章教授。
二○○七年,計劃由綜合評獎改為學科性單項獎,包括環境科學獎、信息科學獎、工程科學獎、數理科學獎及生命科學獎,設有一等獎五名,獎項金額為人民幣一百萬元。
目前,全國共有二十四個省的一百一十五所高校聘任了一千三百○八名長江學者,其中包括九百○五名特聘教授和四百○三名講座教授,有十七名華人學者榮獲「長江學者成就獎」。
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激勵和支持下,一批長江學者已成為海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學科先驅和科技領軍人才。截至二○○七年,共有三十八名長江學者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六名長江學者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兩名長江學者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八十一名長江學者擔任「九七三」計劃首席科學家。
科研方面,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九十三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十七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及一百三十二項國家科技進步獎。此外,四十二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共六十五項,還有不少長江學者榮獲國際學術大獎。
十年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立足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堅持與時並進,在海內外備受讚譽。
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