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以正义探寻事实的真相

2004年05月25日

 

“纪实报道国际电视节”首次在中国举行

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促进中外媒体交流

 

内地电子媒体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将随着「纪实报道国际电视节」完满结束而得到更大的启发和推动。

超过二百位国际知名电子媒体工作者、内地电子与印刷媒体新闻从业员以及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上星期云集汕头,参加由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李嘉诚基金会赞助的「纪实报道国际电视节」,共同探讨调查性报道在全球的现况与发展。

电视节以系列讲座、影片评析和分组讨论形式于五月二十一与二十二日举行,分别以中国新闻调查的发展、调查性节目在英国和美国的现况与危机、舆论监督的国际化以及纪实新闻报道的团队组合等议题为中心,深入探究中外调查报道的差异、发展前景以及纪实新闻记者的伦理道德、新闻报道手法等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享负盛名的时事节目「六十分钟」,其资深编导莫赛斯 (Harry Moses) 以该节目的最新报道《伊拉克的军法审讯》为例,向与会者展示了这个著名节目的创作背景、资金运作以及调查报道记者在面对来自政府、媒体高层等方面的压力与限制过程中所应当表现出的正义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美国公共电视台「前线」节目执行制片威利 (Louis Wiley) 详细介绍了美国现阶段的调查报道发展状况,他向与会者分析获今年普立兹、皮博迪两项大奖的记录片《危险的工厂》,并就影片拍摄技法、记录片叙事风格等各方面问题,为内地媒体的新闻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他又跟与会者深入探讨了隐性拍摄手法的可行性及其涉及到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

英国调查新闻研究中心主任麦克法蒂安 (Gavin MacFadyen) 在会上展示了英国纪实新闻的精彩片段,并介绍了英国的调查报道的现况与危机。他强调,调查报道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能尖锐地揭露社会上的矛盾与黑幕,而这些往往会使调查报道陷入公众利益与某些团体利益的冲突当中,因此记者必须坚持专业精神和职业理想,探求事实的真相。 美国公共诚信中心创办人兼执行总监刘易斯 (Charles Lewis) 以Centre of Public Integrity网站内容为主线,向与会者介绍了舆论监督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强调媒体需要监督报道各国政府的职责和透明度。他认为诚信是社会的基础,是调查报道的基石,也是新闻记者所应坚守的职业道德。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副总裁、现任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的赫福德 (Peter Herford) 以多年从事电视调查新闻报道的体验为例,讲述报道过程中声音、画面等要素的摄录技巧以及采访方式的运用。他又强调记者是调查报道中的灵魂,但必须避免个人中心主义,要以事件记录者的姿态去阐释事实。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监制、资深编导张洁从该著名节目创立八年来的发展入手,剖析了中国调查新闻的现况,并阐述他对中国调查新闻报道前景的乐观态度。他说,调查报道的记者必须克制自己对权力金钱的欲望,坚持精神理想,锲而不舍地追踪事实的本源与真相。 参与这次电视节的内地嘉宾不仅包括有来自知名电子媒体如东方卫视、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和汕头电视台;还有新华社、南方周末、瞭望东方杂志、财经杂志等印刷媒体的资深调查报道记者与自由撰稿人。北京、上海、山东、新疆、广东等地的记者、传媒专家汇聚一堂,充分交流大家对中国调查新闻报道的体验与期望。

与会者对电视节有很高的评价,表示有助提高对新闻的信心和热情,令他们了解到媒体对调查报道的观点、国内外新闻调查报道现况和最新信息以及专家的看法与经历。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研发项目主管任小皓说:「这次电视节融合了实际的操作、科学化的理论和生动的个案,我在交流中得到了思想及业务上的提升。」

主持这次电视节的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婉莹教授说,这次电视节举办成功,为内地媒体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优秀纪实新闻报道创作理念与经验的沟通,真正使调查报道成为全球化环境下强而有力的舆论监督工具。

陈教授说,电视节同时提供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媒体发展的窗口,促进了中外媒体的共同发展。

她说与会嘉宾盛赞这次活动不但开通了中外媒体交流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对调查报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陈教授说:「学院学生大胆到位的提问、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以及蓬勃的朝气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完-

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