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子媒體調查性報道的發展,將隨著「紀實報道國際電視節」完滿結束而得到更大的啟發和推動。
超過二百位國際知名電子媒體工作者、內地電子與印刷媒體新聞從業員以及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師生上星期雲集汕頭,參加由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李嘉誠基金會贊助的「紀實報道國際電視節」,共同探討調查性報道在全球的現況與發展。
電視節以系列講座、影片評析和分組討論形式於五月二十一與二十二日舉行,分別以中國新聞調查的發展、調查性節目在英國和美國的現況與危機、輿論監督的國際化以及紀實新聞報道的團隊組合等議題為中心,深入探究中外調查報道的差異、發展前景以及紀實新聞記者的倫理道德、新聞報道手法等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享負盛名的時事節目「六十分鐘」,其資深編導莫賽斯 (Harry Moses) 以該節目的最新報道《伊拉克的軍法審訊》為例,向與會者展示了這個著名節目的創作背景、資金運作以及調查報道記者在面對來自政府、媒體高層等方面的壓力與限制過程中所應當表現出的正義感以及對現實的批判精神。
美國公共電視台「前線」節目執行製片威利 (Louis Wiley) 詳細介紹了美國現階段的調查報道發展狀況,他向與會者分析獲今年普立茲、皮博迪兩項大獎的記錄片《危險的工廠》,並就影片拍攝技法、記錄片敘事風格等各方面問題,為內地媒體的新聞製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同時,他又跟與會者深入探討了隱性拍攝手法的可行性及其涉及到的新聞職業道德問題。
英國調查新聞研究中心主任麥克法蒂安 (Gavin MacFadyen) 在會上展示了英國紀實新聞的精彩片段,並介紹了英國的調查報道的現況與危機。他強調,調查報道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能尖銳地揭露社會上的矛盾與黑幕,而這些往往會使調查報道陷入公眾利益與某些團體利益的衝突當中,因此記者必須堅持專業精神和職業理想,探求事實的真相。
美國公共誠信中心創辦人兼執行總監劉易斯 (Charles Lewis) 以Centre of Public Integrity網站內容為主線,向與會者介紹了輿論監督在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性,強調媒體需要監督報道各國政府的職責和透明度。他認為誠信是社會的基礎,是調查報道的基石,也是新聞記者所應堅守的職業道德。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前副總裁、現任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的赫福德 (Peter Herford) 以多年從事電視調查新聞報道的體驗為例,講述報道過程中聲音、畫面等要素的攝錄技巧以及採訪方式的運用。他又強調記者是調查報道中的靈魂,但必須避免個人中心主義,要以事件記錄者的姿態去闡釋事實。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監製、資深編導張潔從該著名節目創立八年來的發展入手,剖析了中國調查新聞的現況,並闡述他對中國調查新聞報道前景的樂觀態度。他說,調查報道的記者必須克制自己對權力金錢的欲望,堅持精神理想,鍥而不捨地追踪事實的本源與真相。
參與這次電視節的內地嘉賓不僅包括有來自知名電子媒體如東方衛視、廣東電視台、南方電視台、深圳電視台和汕頭電視台;還有新華社、南方週末、瞭望東方雜誌、財經雜誌等印刷媒體的資深調查報道記者與自由撰稿人。北京、上海、山東、新疆、廣東等地的記者、傳媒專家匯聚一堂,充分交流大家對中國調查新聞報道的體驗與期望。
與會者對電視節有很高的評價,表示有助提高對新聞的信心和熱情,令他們了解到媒體對調查報道的觀點、國內外新聞調查報道現況和最新資訊以及專家的看法與經歷。中央電視台總編室研究處研發項目主管任小皓說:「這次電視節融合了實際的操作、科學化的理論和生動的個案,我在交流中得到了思想及業務上的提升。」
主持這次電視節的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婉瑩教授說,這次電視節舉辦成功,為內地媒體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有利於促進國內外優秀紀實新聞報道創作理念與經驗的溝通,真正使調查報道成為全球化環境下強而有力的輿論監督工具。
陳教授說,電視節同時提供了一個讓世界了解中國媒體發展的窗口,促進了中外媒體的共同發展。
她說與會嘉賓盛讚這次活動不但開通了中外媒體交流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對調查報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陳教授說:「學院學生大膽到位的提問、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以及蓬勃的朝氣給嘉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完-
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