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去三年,您力挽狂澜,带领长实丶和黄集团走出金融风暴(旧经济)阴霾,进而蜕变为新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其间必定有许多深刻而宝贵的经验可以与世人分享,因此想先请您谈谈整个集团在金融风暴中浴火重生的历程。
在九七年至九八年发生的金融风暴中,当时有些国家货币利率高,美元息低,於是不少企业拚命向外借贷,形成泡沫经济,外债太多,造成房地产丶股票下跌,加上大规模的国际对冲基金丶外汇炒卖集团借势投机,加深及加速经济崩溃和货币下跌。
从前香港长期实施高地价政策,令楼市高企,产生通货膨胀,外围的资金流入,股市畅旺,形成经济过热,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後,香港经济亦受到很大冲击,地产及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国际对冲基金及大炒家多次利用股市冲击港元联系汇率及期指市场,以期获取暴利。当时曾有人多次向我们集团要求借取股票在市场抛售,藉以增强沽售压力,加速股市崩溃,以遂攫利目的。当时如果我肯借出股票,随便可获得数以十亿港元计的利润,但我认为此举会对香港构成很大损害,故一口拒绝,这些钱我是绝对不会赚的。至於香港政府,确实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去稳定大市,我是支持政府的做法。
金融风暴对集团有否影响?
我们集团四家上市公司在这次风暴中虽然受到少许波及,但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因我们早已作出多元化及国际化的发展,在全球二十四个国家均有投资及经营多项业务,集团亦有各项传统的民生业务,例如能源及基建(电厂)丶零售(超级市场)丶通讯丶货柜码头等,这些业务很多都较少受到经济好坏的影响,这些业务对集团盈利有强大的支持。经过金融风暴的短暂影响,我们集团的整体全球性业务发展更迅速,近年来均有理想的盈利增长。
集团的基础业务发展在哪些方面?
集团主要有三个重要的业务基础,第一∶是传统的重要业务,包括物业发展丶酒店丶货柜码头丶零售及制造丶基建项目(包括电厂丶公路丶桥梁)丶建材(水泥)及能源(石油及天然气),也在国内投资发展药物及日用品,这些传统的基础业务范围遍布世界各地,足以支持集团面对外围环境的变化及冲击。
第二∶财政方面,集团有充裕的现金,在投资财务方面亦取得理想成绩,估计如无意外,在一两年後,单是依靠这方面的收入已足以应付集团派息的现金需求。
第三∶星球大战(Star War),在科技项目方面,我们的通讯及互联网的业务发展迅速,而在电子商贸(B2B丶B2C)方面,部分项目亦已取得理想的收入。在电讯业,集团3G发展方面尤其突出,我们是第一个亚洲企业在英国取得牌照,并在全球其他地方积极拓展。我们更有很多未公布的新科技项目,部分在申请注册当中,部分则即将投入生产阶段,仿如Star War一样,这方面的发展是多姿多采的。
在跨越廿一世纪的时候,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包括在政治丶经济丶科技丶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实令人目不暇给。
2. 金融风暴後,亚洲面临新旧经济的转捩期,不管官方或民间部门,在擘划重建策略时都必须正视新经济的潮流,例如有些言论即认为以往偏重金融与地产的香港,可望因为新经济时代的出现,而由「科技沙漠」转型为「科技绿洲」,能否请您谈谈对新经济的看法?
新经济的核心,可以说是知识经济,而其主要动力,则为科技。新经济的发展,可说是必然的全球趋势。发展新经济是要有基础及条件的,香港的经济体系向以服务业为主,本身的银行丶金融丶通讯丶贸易系统达国际水平,外汇自由兑换,集资能力高,税务丶法律等均很完善,这些优越条件是可以作为发展科技事业的一些基础。
香港在一些科技发展条件上,还可大力加强,首先要全面招揽人才,除了本地人才外,我们可聘用海外专才,亦应与国内密切联系,希望特区政府放宽政策,适当地引入内地高科技专才。长远来说,香港当然要培育更多专业科技人才,及建立科研基础。香港的企业亦可加强与外国先进科技公司的合作,从中吸取他们现有的经验,应用於香港。在硬件方面,香港资金较充裕,可从全球购置最新丶最先进的仪器,甚至可引入已发展达致一定程度的新科技。如此,香港既有国内庞大的市场作支持,又可输入国外的技术,拥有一定的优势。
其实香港的资讯科技发展不错,但与亚洲部分地区不同,香港没有相关的工业配合,例如台湾的晶片事业发展成功,全球的电脑装配多使用当地出产的晶片,所以香港应考虑发展这些相关的工业。
科技的范畴包罗万有,除了资讯外,还包括其他各方面,如生物科技丶环保技术等等。科技的发展有不同的层次,由国防军备至日常的生活,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人可以参与,包括科学家丶投资者,甚至普通人。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不可以只顾及即时的回报,要有分析能力去发掘有发展潜质的科技项目,具备国际视野,打破地域观念。
走向多元化及科技为本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大方向,在转型过程中,困难是无可避免,我们要支持政府的策略,发展自己有能力丶有基础的事业,以配合时代步伐。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基础需要长期及大量的投资,如果特区政府政策能够配合,及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相信香港是有一些有魄力丶实力的企业家愿意协助建立香港科技发展的基础,推动香港转型为「科技绿洲」。
亚洲朝野该如何应对,才能成为新经济的赢家?
「全球化」不是一个瞬息即逝的现象,是一个持久的方向,「全球化」是国与国间的资金丶科技及资讯互相结合,是会与当地文化丶地域丶传统及民生会产生一定拉力。
要领导一间公司走向正确的方向走已是很困难的,领导一个政府更困难, 要在不同层次上面对全球的竞争,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工丶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及贸易丶法律丶税制及市场情况等等,这是相当困难的工作。一个民族要孕育少数精英是容易的,但要普及提高整体质素,却极其困难,这工作是很艰巨的,在这急速变化的年代中,要有效率地与时间竞赛,绝对不容许有太多的反覆尝试。因此,所有领导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所有繁荣社会都要在发展经济及承担本地责任之间,要寻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在全球化的社会中保持自我的特质。除了要鼓励国民不断求知外,我们还要鼓励多思考丶多创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
有关集团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策略
3 在金融风暴之前,您即已展开资讯科技时代的布局,在网际网路丶有线与无线通讯等各大领域着墨甚深,今年也逐渐开花结果,像华文入口网站Tom.com三月公开上市曾掀起抢购热潮;同时间,盈科数码动力以後起之秀,击退新加坡电讯,成功收购香港电讯,更是举世瞩目;而在最近欧洲电信市场的购并与第三代行动通讯(3G)竞标风潮中,和记电讯也扮演要角,在在让世人见识到您开拓数位版图的强烈企图心。
能否请谈谈整个集团未来的发展策略?
我们集团的整体发展策略一向是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我们的主要策略是针对着各种变化而灵活应变。对於开拓新兴经济业务,集团的策略是在现有业务及新发展业务的范畴内,积极参与庞大增长潜力的资讯及新科技业务。藉此,集团能从中汲取更多专业知识,应用到基础业务的运作上。虽然和黄向来敢於采纳新科技及创新概念,但亦要视乎是否能协助业务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
又如何让新旧事业相辅相成,创造加乘效果?
协同效应∶集团建基於香港,以香港作为发展基地,又在中国丶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经营不同业务。在新经济的趋势下,集团未有弃守传统根基事业,而是将传统及新的业务兼容并蓄,产生前所未有的协同效应,令旧有事业更具效益及竞争力。举例来说,我们经营超级市场,旗下百佳占香港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百佳在数年前已引入网上购物,以迎合新一代顾客的需要。但每天仍有数以万计的顾客拖男带女的进入百佳超级市场一边闲逛,一边选购日用品。新经济的创意只是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客户基础,而不是取代一向的经济模式。
策略联盟∶在过去一年,和黄的个别业务多次透过与显赫有名的国际品牌合组策略性联盟(尤其是资讯业务及电子商贸方面),进一步增强本身的实力,取得更大优势。
4. 无庸置疑的,集团目前介入的新领域都极具未来性,但也因其资金密集的特性,使得经营风险提高,例如网路股自四月以来跌势颇深,投资人信心动摇,Tom.com股价难以幸免,最近还被迫裁员;盈动股价也大幅起落,多少冲击到公司的资金运用您如何看待这些快速变化的产业与资本市场发展?
在新经济社会里,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股价不是唯一分析丶反映新经济影响力的指标,发展的策略是否正确丶聘用的人才是否合适才最重要。为了吸引人才,给予优厚聘用条件是必然策略,但因应新经济的外围环境快速变化,人才的流动及作出适当和灵活的整合可带来更大及更迅速的发展,高适应与灵活性可说是网络科技公司的特性。Tom.com上市认购价HK$1.78,昨天(九月五日)收市价为HK$5.8,在同类公司中是难得目前股价仍高於上市价两倍多,是一间有实质业务支持丶良好的新科技网络公司。
趋吉避凶的对策为何?
资讯科技的世界就好像星球大战一样,瞬息万变,必须时刻应战,我们必须积极以现有的传统业务作基础,结合资讯科技,相辅相承,令业务发展得更好丶更快,走在领先位置。
新科技业务本身不会制造泡沫,但企业要顺应环境的急促发展,有时需要透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然而当公司上市後,若主理人走错了方向,没有实际业务的支持,只将股票胡乱炒高,在跟公司的实际价值距离太大时,问题便出现,变成了泡沫经济。因此从事科技发展的公司必须有实质业务及具备可实现的目标,赚到利润後要适当地扩展,才能取得投资者长期的信任,这对企业的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5 和黄团积极在欧洲发展3G业务,(*和黄在取得日前结合日本NTTDoCoMo与荷兰KPN成功取得英国3G执照即是一例,但随後在德国,却因为标价太高而放弃到手的3G执照,让予KPN,不过接下来和黄又将竞标义大利的3G执照,一进一出之间,策略上的考量为何?
【*和黄在二○○○年四月取得英国其中一个3G牌照。在同年六月,宣布与日本NTT DoCoMo及荷兰KPN组成策略性联盟,共同拓展在欧洲的版图,并同时分担发展3G业务的成本。】
和黄在世界各地一向有经营流动电讯业务(2G),包括英国丶美国丶澳洲丶香港丶以色列丶印度等。欧洲的电讯业较世界任何地区发展得更快,流动电讯服务已由语音传送开始迈向数据传输,而多个欧洲先进国家的政府已开始着手发出3G牌照,以供各经营商角逐。在此全新形势下,和黄迅速为欧洲的电讯业作出重新部署,再三研究後所得的结论,最有利的做法就是出售在欧洲现有的2G业务,转而投资3G。
尽管和黄宣称未来不排除重回德国市场,却宁可在现阶段舍弃德国这个欧陆最大的电信市场,究竟实际的原因为何?
德国的情况跟英国不同,我们在英国有大量业务,加上多年经营Orange的经验,非常熟悉英国市场。然而在德国我们是「新入行者」,故计划与KPN合组公司共同竞投十五兆赫的频谱,建设网络,但仍会在提供服务方面互相竞争。竞投一开始便非常激烈,到後期已远远超过我们心中的预算,最後我们只合共投得十兆赫的频谱,明显并不足够两家公司使用,加上和黄跟KPN的业务模式不同,KPN在德国已经营2G多年,经商议後,和黄决定将股份按成本价售予KPN,退出合组公司,我们退股是最适当及公道的。
是否反映您对3G前景有了新的评估?毕竟现在已有不少专家开始质疑3G的高投资可能与报酬不成正比。
我非常看好3G的前景,和黄在意大利及瑞典已申请竞投3G牌照,至於德国市场,我们会另寻方法,会继续密切留意德国的发展,因为拥有频谱不是唯一的经营方法。做生意的人就是这样,这个方法行不通,也不会排除其他机会。不过,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预算,我数十年的营商宗旨都是∶经过审慎研究作出预算,如超出预算,便不会继续进行。
6 「夥伴关系」显然在您的全球新布局中, 扮演关键角色,例如和黄在欧洲发展3G业,是与日本NTTDoCoMo丶荷兰KPN合作。您曾说过,除欧洲之外,也同样看重美国与亚洲市场,目前在当地是否也已锁定理想的策略夥伴,例如新加坡电信或中华电信?
在美国市场方面,当地政府暂时仍未公布他们在3G方面的意向,但我们会密切留意适合的机会。至於亚洲的情况与欧洲亦不大相同。在不少国家,如印度,2G都是起步不久,远远未达饱和状况,可发展的空间仍非常庞大。很多亚洲国家的政府仍未在3G发牌方面表态,但我可以说的是,若有适当的机会,我们一定审慎考虑,在这方面全力发展。
有没有可能参与台湾的3G执照竞标?
条件适合,我们会考虑参与台湾的3G牌照竞投。
7 现在全球几乎都把目光放在中国市场,请您特别谈谈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中国即将加入WTO,您认为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主要在那些部分?
相信中国加入世贸後会逐步开放内地很多行业,引入竞争。我认为对中国市场最大的冲击,可能是农业产品。现时国内农业产品价格不平宜,由於大部分都仍以小规模农场生产,故成本不菲,加上大部分人民仍依赖农业为生,故政府对此问题非常关注,相信亦会采取适当措施。此外,相信汽车工业丶钢铁丶化学工业丶家庭电器工业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虽然开放市场会带来短期阵痛,但竞争是好事,长远而言,能对中国产生积极利好作用,未来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涌现不少的业务良机,香港与内地经济命脉相连,自然可在内地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受惠,商机无限。
这是否会影响您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吗?
这些新发展不会影响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我们在国内投资已达六百亿港元,集团除以香港为基地并拓展国际业务外,内地是我们的主要投资目标,我有信心我们所经营的公司在内地市场会有很好的前途。
从跨国企业领导人与全球性投资者的角度观之,您认为大陆市场应该如何改革,才能获致双赢的局面?
加入世界後,我相信中国将会更加开放,商业法则会更趋完善,法律更容易令投资者明白,投资信心大增,取得相赢局面。开放给予外商,使其在中国有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亦可为中国创造就业机会,带来新的商机丶新的技术丶新的构思,对中外双方均有裨益。
有关世代交替
8 今年是您创业五十年,当初您以「长江」为公司命名,期许其不择细流丶汇聚百川之意,如今「长江」依然奔流不绝,能否请您谈谈过去半个世纪经营事业的感怀与得失?
我在一九五○年代开始自己的事业,到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已经有一个发展国际企业的抱负,认为如果中国人能够以身作则丶公正不阿,亦可发展一个有良好制度丶架构精简及富有效率之组织而避免达至一定规模时结构臃肿的企业。个人除勤力丶有毅力和重信誉之外,在用人方面我坚持知人善任丶赏罚分明丶不分国籍用人唯才。只要大家抱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丶不断发奋向上,接受挑战,而领导阶层则必需树立楷模丶不断求知丶紧贴着行业的转变丶建立良好的信用,这样的话,我认为华资企业亦一样可以成功发展为优秀的跨国公司。
自己一生至今充满挑战与竞争,童年在战争中度过,由於父亲早逝,十四岁便肩负重担养活家人,拼命工作,不断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思索路向,凡事都经过辛苦经营。虽然如此,我仍然觉得很快乐,因我已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9 从七○年代收购和记黄埔以来,您即取法西方式管理精神,大力起用专业经理人,健全经营制度,如今您的两位公子也各自在集团中扮演要角,而随着长和系的版图日益扩大,您对未来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何期许?
长江丶和黄集团用人的政策是不分种族丶用人唯才。集团全球共有十万名员工,有不少行政人员都是忠诚丶有归属感和对公司有贡献。每间属下公司的高层人员当中均有各国民族的人士包括中国丶欧美丶澳洲丶东南亚及印度等。我对人信任,但亦有良好的内部制衡。此外,集团另一经营文化是守信用,与世界上任何夥伴都合作愉快。
集团一向拥有良好的组织和架构,虽然集团规模很大,但架构绝不臃肿,由专业的行政人员管理,各人紧密合作,推动各项核心业务发展。整个管理阶层都有很多创意,也很有效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取得决策,决策前会经一审慎研究,经决定後便全面配合执行。
您对两位公子的表现满意吗?
我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会以我的经验及对经济环境的认识提出策略性的意见,与核心高层同事研究後便厘订集团发展方针,令执行人员有所依从,泽巨是长江实业集团的董事总经理,集团日常运作事宜由他负责。泽巨亦都是和黄集团副主席,和黄业务已趋全球化,集团总公司及附属公司均有良好的管理阶层及组织,很多都是跟我工作多年,忠诚可靠的优秀核心管理人员。集团发展迅速,我们均要花大量时间作业务筹划。至於泽楷亦在创立自己事业上花了不少心血和时间,现在是电讯盈科的主席。他们两人有较其他人理想及更好的发展基础,努力是应该,成功是应该的,重要的是他们要懂得服务丶关怀社会及要为整体创造财富。
是否曾考虑过接班的事情?
长江及和黄集团已建立起强大丶专业的管理阶层,令我无後顾之忧,将来有一天若我想完全由他们接任时,一定没有问题,但直至目前为止,我并没有退休的念头。
10 您曾在今年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不想以所拥有或所能发挥的权力来评价自己,只想令生命变得有价值」。这些年,您致力於慈善事业,特别是在教育与医疗方面,应该都是在体现生命的价值。能否谈谈您的价值观?
你所提到的文章,是在加拿大获「杰出国际企业家」奖项时所发表的讲词。其实我最近常常思索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如我这年纪的人,以往的经历是很难淡忘的,在今天很多没有经过战乱和贫穷的人,便不知道和谐的可贵,只有和谐的社会才可以享有繁荣,繁荣则可以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近代企业家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大,我个人认为,企业家肩负一定的道德责任。如用会计学来说,道德标准为一项基本成本,以诚实及可靠的手法经营,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多时,我们知道要做对的事情,时常需要有过人的承诺及坚强意志。我们常常面对那些把自己观念强加於别人的挑战,或甚至侵犯别人意愿的人和事,和谐因此更形重要。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才有自由经济及法治,我们才能有效创造繁荣丶鼓励创新发明及自由地生活,这是令一个社会快乐的基本元素。
除了经营事业,您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麽?
我常问自己,成功的定义是什麽?创造财富的意义又是什麽?我觉得成功与自由是人类基本的渴求,成功就是达到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而自由是对自己的行为向社会负责,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我创造事业,除了希望自己的事业能不断发展下去,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财富作对民族丶人类有利的事情,所以我20多岁时,已向自己承诺必要善用我商业上的成就去促进教育与医疗方面的发展,帮助无助的人。
我一生充满挑战和竞争。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尽自己力量,不断为社会服务,希望尽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美好的种子,多做有意义的事,这样我的一生便不会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