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訪問

有關新舊經濟與亞洲的未來 (中國時報)

2000年09月13日

1. 過去三年,您力挽狂瀾,帶領長實、和黃集團走出金融風暴(舊經濟)陰霾,進而蛻變為新經濟時代的佼佼者,其間必定有許多深刻而寶貴的經驗可以與世人分享,因此想先請您談談整個集團在金融風暴中浴火重生的歷程。
在九七年至九八年發生的金融風暴中,當時有些國家貨幣利率高,美元息低,於是不少企業拚命向外借貸,形成泡沫經濟,外債太多,造成房地產、股票下跌,加上大規模的國際對沖基金、外匯炒賣集團借勢投機,加深及加速經濟崩潰和貨幣下跌。
從前香港長期實施高地價政策,令樓市高企,產生通貨膨脹,外圍的資金流入,股市暢旺,形成經濟過熱,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香港經濟亦受到很大衝擊,地產及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國際對沖基金及大炒家多次利用股市衝擊港元聯繫匯率及期指市場,以期獲取暴利。當時曾有人多次向我們集團要求借取股票在市場拋售,藉以增強沽售壓力,加速股市崩潰,以遂攫利目的。當時如果我肯借出股票,隨便可獲得數以十億港元計的利潤,但我認為此舉會對香港構成很大損害,故一口拒絕,這些錢我是絕對不會賺的。至於香港政府,確實採取了有效的措施去穩定大市,我是支持政府的做法。

金融風暴對集團有否影響?
我們集團四家上市公司在這次風暴中雖然受到少許波及,但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影響,因我們早已作出多元化及國際化的發展,在全球二十四個國家均有投資及經營多項業務,集團亦有各項傳統的民生業務,例如能源及基建(電廠)、零售(超級市場)、通訊、貨櫃碼頭等,這些業務很多都較少受到經濟好壞的影響,這些業務對集團盈利有強大的支持。經過金融風暴的短暫影響,我們集團的整體全球性業務發展更迅速,近年來均有理想的盈利增長。

集團的基礎業務發展在哪些方面?
集團主要有三個重要的業務基礎,第一︰是傳統的重要業務,包括物業發展、酒店、貨櫃碼頭、零售及製造、基建項目(包括電廠、公路、橋樑)、建材(水泥)及能源(石油及天然氣),也在國內投資發展藥物及日用品,這些傳統的基礎業務範圍遍佈世界各地,足以支持集團面對外圍環境的變化及衝擊。
第二︰財政方面,集團有充裕的現金,在投資財務方面亦取得理想成績,估計如無意外,在一兩年後,單是依靠這方面的收入已足以應付集團派息的現金需求。
第三︰星球大戰(Star War),在科技項目方面,我們的通訊及互聯網的業務發展迅速,而在電子商貿(B2B、B2C)方面,部分項目亦已取得理想的收入。在電訊業,集團3G發展方面尤其突出,我們是第一個亞洲企業在英國取得牌照,並在全球其他地方積極拓展。我們更有很多未公佈的新科技項目,部分在申請註冊當中,部分則即將投入生產階段,仿如Star War一樣,這方面的發展是多姿多采的。
在跨越廿一世紀的時候,我們面對瞬息萬變的發展,包括在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實令人目不暇給。

2. 金融風暴後,亞洲面臨新舊經濟的轉捩期,不管官方或民間部門,在擘劃重建策略時都必須正視新經濟的潮流,例如有些言論即認為以往偏重金融與地產的香港,可望因為新經濟時代的出現,而由「科技沙漠」轉型為「科技綠洲」,能否請您談談對新經濟的看法?
新經濟的核心,可以說是知識經濟,而其主要動力,則為科技。新經濟的發展,可說是必然的全球趨勢。發展新經濟是要有基礎及條件的,香港的經濟體系向以服務業為主,本身的銀行、金融、通訊、貿易系統達國際水平,外匯自由兌換,集資能力高,稅務、法律等均很完善,這些優越條件是可以作為發展科技事業的一些基礎。
香港在一些科技發展條件上,還可大力加強,首先要全面招攬人才,除了本地人才外,我們可聘用海外專才,亦應與國內密切聯繫,希望特區政府放寬政策,適當地引入內地高科技專才。長遠來說,香港當然要培育更多專業科技人才,及建立科研基礎。香港的企業亦可加強與外國先進科技公司的合作,從中吸取他們現有的經驗,應用於香港。在硬件方面,香港資金較充裕,可從全球購置最新、最先進的儀器,甚至可引入已發展達致一定程度的新科技。如此,香港既有國內龐大的市場作支持,又可輸入國外的技術,擁有一定的優勢。
其實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不錯,但與亞洲部分地區不同,香港沒有相關的工業配合,例如台灣的晶片事業發展成功,全球的電腦裝配多使用當地出產的晶片,所以香港應考慮發展這些相關的工業。
科技的範疇包羅萬有,除了資訊外,還包括其他各方面,如生物科技、環保技術等等。科技的發展有不同的層次,由國防軍備至日常的生活,在不同層次有不同的人可以參與,包括科學家、投資者,甚至普通人。作為一個企業家,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不可以只顧及即時的回報,要有分析能力去發掘有發展潛質的科技項目,具備國際視野,打破地域觀念。
走向多元化及科技為本的經濟體系是一個大方向,在轉型過程中,困難是無可避免,我們要支持政府的策略,發展自己有能力、有基礎的事業,以配合時代步伐。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基礎需要長期及大量的投資,如果特區政府政策能夠配合,及有良好的投資環境,相信香港是有一些有魄力、實力的企業家願意協助建立香港科技發展的基礎,推動香港轉型為「科技綠洲」。

亞洲朝野該如何應對,才能成為新經濟的贏家?
「全球化」不是一個瞬息即逝的現象,是一個持久的方向,「全球化」是國與國間的資金、科技及資訊互相結合,是會與當地文化、地域、傳統及民生會產生一定拉力。
要領導一間公司走向正確的方向走已是很困難的,領導一個政府更困難, 要在不同層次上面對全球的競爭,例如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工、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及貿易、法律、稅制及市場情況等等,這是相當困難的工作。一個民族要孕育少數精英是容易的,但要普及提高整體質素,卻極其困難,這工作是很艱巨的,在這急速變化的年代中,要有效率地與時間競賽,絕對不容許有太多的反覆嘗試。因此,所有領導都是任重而道遠的。
所有繁榮社會都要在發展經濟及承擔本地責任之間,要尋找到一個健康的平衡,在全球化的社會中保持自我的特質。除了要鼓勵國民不斷求知外,我們還要鼓勵多思考、多創作,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

有關集團在新經濟時代的發展策略

3 在金融風暴之前,您即已展開資訊科技時代的佈局,在網際網路、有線與無線通訊等各大領域著墨甚深,今年也逐漸開花結果,像華文入口網站Tom.com三月公開上市曾掀起搶購熱潮;同時間,盈科數碼動力以後起之秀,擊退新加坡電訊,成功收購香港電訊,更是舉世矚目;而在最近歐洲電信市場的購併與第三代行動通訊﹙3G﹚競標風潮中,和記電訊也扮演要角,在在讓世人見識到您開拓數位版圖的強烈企圖心。
能否請談談整個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
我們集團的整體發展策略一向是發展不忘穩健,穩健不忘發展。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我們的主要策略是針對著各種變化而靈活應變。對於開拓新興經濟業務,集團的策略是在現有業務及新發展業務的範疇內,積極參與龐大增長潛力的資訊及新科技業務。藉此,集團能從中汲取更多專業知識,應用到基礎業務的運作上。雖然和黃向來敢於採納新科技及創新概念,但亦要視乎是否能協助業務發展和提高工作效率。
又如何讓新舊事業相輔相成,創造加乘效果?
協同效應︰集團建基於香港,以香港作為發展基地,又在中國、世界二十多個國家經營不同業務。在新經濟的趨勢下,集團未有棄守傳統根基事業,而是將傳統及新的業務兼容並蓄,產生前所未有的協同效應,令舊有事業更具效益及競爭力。舉例來說,我們經營超級市場,旗下百佳佔香港最大的市場佔有率。百佳在數年前已引入網上購物,以迎合新一代顧客的需要。但每天仍有數以萬計的顧客拖男帶女的進入百佳超級市場一邊閒逛,一邊選購日用品。新經濟的創意只是為我們進一步擴大客戶基礎,而不是取代一向的經濟模式。
策略聯盟︰在過去一年,和黃的個別業務多次透過與顯赫有名的國際品牌合組策略性聯盟(尤其是資訊業務及電子商貿方面),進一步增強本身的實力,取得更大優勢。

4. 無庸置疑的,集團目前介入的新領域都極具未來性,但也因其資金密集的特性,使得經營風險提高,例如網路股自四月以來跌勢頗深,投資人信心動搖,Tom.com股價難以倖免,最近還被迫裁員;盈動股價也大幅起落,多少衝擊到公司的資金運用您如何看待這些快速變化的產業與資本市場發展?
在新經濟社會裡,競爭非常激烈,企業的股價不是唯一分析、反映新經濟影響力的指標,發展的策略是否正確、聘用的人才是否合適才最重要。為了吸引人才,給予優厚聘用條件是必然策略,但因應新經濟的外圍環境快速變化,人才的流動及作出適當和靈活的整合可帶來更大及更迅速的發展,高適應與靈活性可說是網絡科技公司的特性。Tom.com上市認購價HK$1.78,昨天(九月五日)收市價為HK$5.8,在同類公司中是難得目前股價仍高於上市價兩倍多,是一間有實質業務支持、良好的新科技網絡公司。

趨吉避凶的對策為何?
資訊科技的世界就好像星球大戰一樣,瞬息萬變,必須時刻應戰,我們必須積極以現有的傳統業務作基礎,結合資訊科技,相輔相承,令業務發展得更好、更快,走在領先位置。
新科技業務本身不會製造泡沫,但企業要順應環境的急促發展,有時需要透過金融市場籌集資金。然而當公司上市後,若主理人走錯了方向,沒有實際業務的支持,只將股票胡亂炒高,在跟公司的實際價值距離太大時,問題便出現,變成了泡沫經濟。因此從事科技發展的公司必須有實質業務及具備可實現的目標,賺到利潤後要適當地擴展,才能取得投資者長期的信任,這對企業的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5 和黃團積極在歐洲發展3G業務,(*和黃在取得日前結合日本NTTDoCoMo與荷蘭KPN成功取得英國3G執照即是一例,但隨後在德國,卻因為標價太高而放棄到手的3G執照,讓予KPN,不過接下來和黃又將競標義大利的3G執照,一進一出之間,策略上的考量為何?
【*和黃在二○○○年四月取得英國其中一個3G牌照。在同年六月,宣佈與日本NTT DoCoMo及荷蘭KPN組成策略性聯盟,共同拓展在歐洲的版圖,並同時分擔發展3G業務的成本。】
和黃在世界各地一向有經營流動電訊業務(2G),包括英國、美國、澳洲、香港、以色列、印度等。歐洲的電訊業較世界任何地區發展得更快,流動電訊服務已由語音傳送開始邁向數據傳輸,而多個歐洲先進國家的政府已開始著手發出3G牌照,以供各經營商角逐。在此全新形勢下,和黃迅速為歐洲的電訊業作出重新部署,再三研究後所得的結論,最有利的做法就是出售在歐洲現有的2G業務,轉而投資3G。

儘管和黃宣稱未來不排除重回德國市場,卻寧可在現階段捨棄德國這個歐陸最大的電信市場,究竟實際的原因為何?
德國的情況跟英國不同,我們在英國有大量業務,加上多年經營Orange的經驗,非常熟悉英國市場。然而在德國我們是「新入行者」,故計劃與KPN合組公司共同競投十五兆赫的頻譜,建設網絡,但仍會在提供服務方面互相競爭。競投一開始便非常激烈,到後期已遠遠超過我們心中的預算,最後我們只合共投得十兆赫的頻譜,明顯並不足夠兩家公司使用,加上和黃跟KPN的業務模式不同,KPN在德國已經營2G多年,經商議後,和黃決定將股份按成本價售予KPN,退出合組公司,我們退股是最適當及公道的。

是否反映您對3G前景有了新的評估?畢竟現在已有不少專家開始質疑3G的高投資可能與報酬不成正比。
我非常看好3G的前景,和黃在意大利及瑞典已申請競投3G牌照,至於德國市場,我們會另尋方法,會繼續密切留意德國的發展,因為擁有頻譜不是唯一的經營方法。做生意的人就是這樣,這個方法行不通,也不會排除其他機會。不過,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預算,我數十年的營商宗旨都是︰經過審慎研究作出預算,如超出預算,便不會繼續進行。

6 「夥伴關係」顯然在您的全球新佈局中, 扮演關鍵角色,例如和黃在歐洲發展3G業,是與日本NTTDoCoMo、荷蘭KPN合作。您曾說過,除歐洲之外,也同樣看重美國與亞洲市場,目前在當地是否也已鎖定理想的策略夥伴,例如新加坡電信或中華電信?
在美國市場方面,當地政府暫時仍未公布他們在3G方面的意向,但我們會密切留意適合的機會。至於亞洲的情況與歐洲亦不大相同。在不少國家,如印度,2G都是起步不久,遠遠未達飽和狀況,可發展的空間仍非常龐大。很多亞洲國家的政府仍未在3G發牌方面表態,但我可以說的是,若有適當的機會,我們一定審慎考慮,在這方面全力發展。

有沒有可能參與台灣的3G執照競標?
條件適合,我們會考慮參與台灣的3G牌照競投。

7 現在全球幾乎都把目光放在中國市場,請您特別談談對中國市場的期待。中國即將加入WTO,您認為對中國市場的衝擊主要在那些部分?
相信中國加入世貿後會逐步開放內地很多行業,引入競爭。我認為對中國市場最大的衝擊,可能是農業產品。現時國內農業產品價格不平宜,由於大部分都仍以小規模農場生產,故成本不菲,加上大部分人民仍依賴農業為生,故政府對此問題非常關注,相信亦會採取適當措施。此外,相信汽車工業、鋼鐵、化學工業、家庭電器工業等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雖然開放市場會帶來短期陣痛,但競爭是好事,長遠而言,能對中國產生積極利好作用,未來將進一步開放市場,湧現不少的業務良機,香港與內地經濟命脈相連,自然可在內地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受惠,商機無限。

這是否會影響您對中國市場的佈局嗎?
這些新發展不會影響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策略,我們在國內投資已達六百億港元,集團除以香港為基地並拓展國際業務外,內地是我們的主要投資目標,我有信心我們所經營的公司在內地市場會有很好的前途。
從跨國企業領導人與全球性投資者的角度觀之,您認為大陸市場應該如何改革,才能獲致雙贏的局面?
加入世界後,我相信中國將會更加開放,商業法則會更趨完善,法律更容易令投資者明白,投資信心大增,取得相贏局面。開放給予外商,使其在中國有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亦可為中國創造就業機會,帶來新的商機、新的技術、新的構思,對中外雙方均有裨益。

有關世代交替

8 今年是您創業五十年,當初您以「長江」為公司命名,期許其不擇細流、匯聚百川之意,如今「長江」依然奔流不絕,能否請您談談過去半個世紀經營事業的感懷與得失?
我在一九五○年代開始自己的事業,到六十年代初期,當時已經有一個發展國際企業的抱負,認為如果中國人能夠以身作則、公正不阿,亦可發展一個有良好制度、架構精簡及富有效率之組織而避免達至一定規模時結構臃腫的企業。個人除勤力、有毅力和重信譽之外,在用人方面我堅持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不分國籍用人唯才。只要大家抱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發奮向上,接受挑戰,而領導階層則必需樹立楷模、不斷求知、緊貼著行業的轉變、建立良好的信用,這樣的話,我認為華資企業亦一樣可以成功發展為優秀的跨國公司。
自己一生至今充滿挑戰與競爭,童年在戰爭中度過,由於父親早逝,十四歲便肩負重擔養活家人,拼命工作,不斷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思索路向,凡事都經過辛苦經營。雖然如此,我仍然覺得很快樂,因我已盡自己所能為社會作出貢獻。

9 從七○年代收購和記黃埔以來,您即取法西方式管理精神,大力起用專業經理人,健全經營制度,如今您的兩位公子也各自在集團中扮演要角,而隨著長和系的版圖日益擴大,您對未來集團的經營管理模式有何期許?
長江、和黃集團用人的政策是不分種族、用人唯才。集團全球共有十萬名員工,有不少行政人員都是忠誠、有歸屬感和對公司有貢獻。每間屬下公司的高層人員當中均有各國民族的人士包括中國、歐美、澳洲、東南亞及印度等。我對人信任,但亦有良好的內部制衡。此外,集團另一經營文化是守信用,與世界上任何夥伴都合作愉快。
集團一向擁有良好的組織和架構,雖然集團規模很大,但架構絕不臃腫,由專業的行政人員管理,各人緊密合作,推動各項核心業務發展。整個管理階層都有很多創意,也很有效率,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取得決策,決策前會經一審慎研究,經決定後便全面配合執行。

您對兩位公子的表現滿意嗎?
我作為集團董事局主席,會以我的經驗及對經濟環境的認識提出策略性的意見,與核心高層同事研究後便釐訂集團發展方針,令執行人員有所依從,澤鉅是長江實業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集團日常運作事宜由他負責。澤鉅亦都是和黃集團副主席,和黃業務已趨全球化,集團總公司及附屬公司均有良好的管理階層及組織,很多都是跟我工作多年,忠誠可靠的優秀核心管理人員。集團發展迅速,我們均要花大量時間作業務籌劃。至於澤楷亦在創立自己事業上花了不少心血和時間,現在是電訊盈科的主席。他們兩人有較其他人理想及更好的發展基礎,努力是應該,成功是應該的,重要的是他們要懂得服務、關懷社會及要為整體創造財富。

是否曾考慮過接班的事情?
長江及和黃集團已建立起強大、專業的管理階層,令我無後顧之憂,將來有一天若我想完全由他們接任時,一定沒有問題,但直至目前為止,我並沒有退休的念頭。

10 您曾在今年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不想以所擁有或所能發揮的權力來評價自己,只想令生命變得有價值」。這些年,您致力於慈善事業,特別是在教育與醫療方面,應該都是在體現生命的價值。能否談談您的價值觀?
你所提到的文章,是在加拿大獲「傑出國際企業家」獎項時所發表的講詞。其實我最近常常思索人生價值觀的問題,如我這年紀的人,以往的經歷是很難淡忘的,在今天很多沒有經過戰亂和貧窮的人,便不知道和諧的可貴,只有和諧的社會才可以享有繁榮,繁榮則可以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近代企業家對社會貢獻越來越大,我個人認為,企業家肩負一定的道德責任。如用會計學來說,道德標準為一項基本成本,以誠實及可靠的手法經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多時,我們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時常需要有過人的承諾及堅強意志。我們常常面對那些把自己觀念強加於別人的挑戰,或甚至侵犯別人意願的人和事,和諧因此更形重要。在一個和諧的社會中,才有自由經濟及法治,我們才能有效創造繁榮、鼓勵創新發明及自由地生活,這是令一個社會快樂的基本元素。

除了經營事業,您現在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我常問自己,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創造財富的意義又是什麼?我覺得成功與自由是人類基本的渴求,成功就是達到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而自由是對自己的行為向社會負責,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的。我創造事業,除了希望自己的事業能不斷發展下去,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財富作對民族、人類有利的事情,所以我20多歲時,已向自己承諾必要善用我商業上的成就去促進教育與醫療方面的發展,幫助無助的人。
我一生充滿挑戰和競爭。我為自己定下了目標,盡自己力量,不斷為社會服務,希望盡量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美好的種子,多做有意義的事,這樣我的一生便不會白過。